什么是问题行为
添加时间:2021-4-3
问题行为,是谱系儿童怎么也绕不过去的话题。家长们在描述孩子问题行为的时候也是众说纷纭各执一词。
比如,家长有时候会这样描述孩子的“问题行为”
“他老是捣乱”
“他不听话”
“他总是哭”
“他爱发脾气”
……
其实,这些描述往往是在评价孩子的行为,而没有具体描述孩子的行为。每一种评价都可能包含很多情况。
例如“他老是捣乱”
可以表示他在课堂上乱喊乱叫,
也可以表示他争抢小朋友的玩具。
在描述孩子的“问题行为”时,家长会根据自己主观的信念,做出错误的假设和评价,而没有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问题行为”。
所以,了解“问题行为”至关重要。

什么是问题行为?
如何界定问题行为?
1,该行为对儿童本身或他人有危害性
2,该行为直接干扰儿童的学习活动
3,该行为阻碍儿童进入社区生活
符合以上任何一条就属于问题行为。
问题行为又具体表现在以下五类行为:
(1)攻击类行为
击打,掐拧,扯头发,撞头,抓扯,咬人,踢踹,推拉,冲人吐唾沫,把物体砸向某人或者任何武力性的身体接触。
(2)自伤类行为
指向自己的任何武力性的身体接触,比如,通过击打、捶、咬、扯头发、掐拧皮肤、抠眼睛、撞头或使用物体伤害自己。
(3)破坏性行为
毁坏财物,砸硬物,跳起,蹦跳,站在家具上,尖叫,扔东西,踢拉物体,脱衣服或者谩骂等。
(4)逃跑或者逃避行为
跳离座位,走或者跑开,拖延磨蹭或制造麻烦以拖延逃避。
(5)自我刺激类行为
重复性的语言或者身体反应(摇摆、拍打手或胳膊,凝视,搓手,玩唾液,吸吮物体,重复性呻吟或尖叫)
■ ■■■■
问题行为的本质是什么?问题行为本质上其实是一种沟通行为,是孩子用来表达需求的方式。
面对孩子的问题行为,很多心情迫切的家长并不愿意去探索孩子更深层的感受,只是希望外人提供好的方法,把不愿意看见的孩子的行为纠正或者去掉。
然而,行为只是表现,行为背后要传递的信息是什么,孩子内心到底在想什么,孩子这样的行为是出于什么目的。如果不了解这些信息,只是针对行为进行纠正,结果通常只会适得其反。
上一条 : 问题行为功能分析
下一条 : 自闭症儿童康复之家庭训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