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VB-MAPP
添加时间:2021-4-3
老师,你看我家孩子能上学吗?”
许多干预过一段时间的家长经常会问我们这个问题。
进入普幼或者普小,为孩子转入一个普通的教育环境中,是所有家长心之所盼,那么,孩子能否进入普通教育环境,是依据家长感觉?教师观察?还是参考社会他人的看法?
都不是。
任何人都无法给出答案,但是VB-MAPP可以。
1
什么是VB-MAPP
VB-MAPP(语言行为里程碑评估及安置程序),是对自闭症儿童、语言发育落后儿童的一个有标准参照的语言和学业能力评估系统、课程指导和技能追踪系统。是基于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关于语言的分析、行为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儿童发展规律的里程碑测评是一套完整的评估工具,由Sundberg博士构建。通过它,我们更好地了解了孩子在各个方面(特别是语言行为和社交行为)的能力水平,以及在学习和语言方面的障碍所在,有助于我们为他设计一套个别化干预方案(IEP)。
在美国,VB-MAPP是如今各个机构最普遍使用的自闭症儿童评估方法。它将自闭症(不仅限于自闭症)儿童的能力指标进行了拆分,然后又将每个维度分成不同的阶段,使得家长和干预师对孩子目前的水平一目了然。
1
为什么要用VB-MAPP
说起评估,许多家长都了解。评估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医院用做诊断的量表之类,另一种是教育机构用于评估孩子能力的各种评估工具。例如,PEP-3,VB-MAPP,ALSOLIFE等。
为什么要用VB-MAPP?需要先说一下很多家长熟知的PEP-3。
家长拿到孩子的PEP-3评估报告:孩子现在的语言相当于正常儿童24个月。
然后?
然后呢?
家长拿着报告一脸茫然无从下手,这个报告需要机构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课业转化,为孩子制定IEP(个别化教育方案)。但是对于想进行居家干预的家长来说,这份报告让家长们力不从心。
所以,我们亟需一个不只是老师家长也能看得懂的评估工具,既能测出孩子现在处于哪个能力阶段,也能知道孩子下一步需要学习什么。
所以,完整细致,具有很强指导性的VB-MAPP成为我们的首选。
1
VB-MAPP的内容
VB-MAPP里程碑评估,全面评估儿童在16个技能领域,170个里程碑方面的能力,展现学生目前语言及相关能力的发展水平。
要求:测试孩子使用语言来向别人提要求、提问题、求助等方面的能力。
命名:测试孩子对于事物的描述,包含名称、属性、功能、状态等。
听者:测试孩子对于别人语言的理解及执行能力。
视觉:测试孩子对于视觉方面配对、分类、复杂理解等方面的能力。
游戏:测试孩子独立玩耍方面的技能。
社交:测试孩子和同伴以及其他人的社会交往能力。
动作模仿:测试孩子动作及使用物件的单步骤及多步骤的模仿能力。
语音模仿:测试孩子的仿说能力。
功特类:测试孩子对于复杂的听者语言(包含功能、特征、类别)的理解及执行能力。
对话:测试孩子回答问题、不同场景对话等方面的能力。
集体:测试孩子教室常规遵守及小组学习的能力。
语言结构:测试孩子对于在使用语言时的句型结构复杂程度。
阅读:测试孩子简单的阅读基础能力。
书写:测试孩子执笔写画的能力。
数学:测试孩子的基础数学能力。
VB-MAPP障碍评估,从24个方面为孤独症或其他发展障碍儿童评估出目前影响他们学习能力获得和语言发展的障碍。
不恰当的行为(服从指令、问题行为等)
语言行为(需求性的、描述性的,交流性的、理解性的)
社交行为(缺乏动力、主动性语言的缺失)
学习能力(泛化、动机、过度依赖辅助)
与学习竞争的行为(自我刺激、多动、感知觉)
器质问题(肢体障碍→动作模仿、视觉问题→配对)
VB-MAPP转衔评估,它包括18个评估领域,能鉴别出儿童目前是否存在有意义的进步,以及是否已经具备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学习技能的能力。
它帮助我们了解孩子是否已经做好了上学的准备,哪种课堂适合我们的孩子,孩子能否参与到小组学习等“融合”类的问题。
项目分析,每一项里程碑的评估都会伴随相对应的项目分析。按照VB-MAPP 指南中的解释:“如果将里程碑视为楼层,那么项目分析的内容就是通往不同楼层的阶梯。” 我们(老师或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评估结果,参考合适的项目分析制定孩子的教学计划。
IEP(个别化教育方案)每一个项目的每一个阶段都应该有个别化教学计划的建议,这为我们在准备孩子的教学计划提供了参考。
通过评分表,把孩子各方面的表现都细化和量化出来,为老师和家长提供了翔实的科学依据。
1
如何评估
VB-MAPP作为一门课程,一个评估标准和一种技能追踪形式,它需要一系列程序,需要具备很高的专业知识和技巧才能熟练运用这套工具。
8月17日-18日,侯冰雨和鲁统兰两位老师前往北京,参加了由北京馨翼教育举办的VB-MAPP进阶培训,在专业评估师的路上又向前精进一步。
VB-MAPP不仅仅是一个评估,更是一个集评估与教学建议为一体的目标系统。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孩子的强项与弱项,给出孩子的教学计划指导,家长不但对于孩子的现状了如指掌,而且可以在干预的路上有章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