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刺激与行为问题
添加时间:2021-3-30
(以下内容背景为5岁以内儿童。)为什么小孩喜欢撕纸?为什么小孩喜欢转圈?为什么小孩喜欢玩开关门?为什么小孩喜欢乱冲乱跑?............... 其实这都是一个问题---为什么小孩喜欢感觉刺激?
壹
首先要先扯上一个概念---感觉刺激。
感觉刺激相当于是大脑发育的营养部分。所谓感觉刺激就是五感的不同体验。
人在足够丰富的外界环境比如公园、山水间,或者不常见的天气都可以接收到足够多的感觉刺激,所以相对来说生活环境越封闭的城市儿童,对大脑的发育是及其不利的,反应速度明显不及农村儿童。(只是平均来说)
其实也可以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如果人身体受伤需要长期卧床疗养的话,由于环境不变感觉外界的感觉刺激也会变少,同时人的反应速度也会变的相对迟钝。
如果外界的刺激不足以满足本身的需求,脑子就会告诉身体:爽一下吧。于是乎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自我刺激。比如:撕纸 踮脚 晃动手 转圈 飞快的冲刺 开关门或者其他的开关。这一系列相关的行为都属于--自我刺激。
这些行为有害吗?未必。
但是就像医学里的抛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偶尔为之有何不可,但是任何事情只要过量的绝大多数就有害。小酌可以怡情,海饮就是酗酒。
贰
所以基本演变过程是:刺激不足---自我刺激(不加约束)---行为问题。
就好比撕纸,直接可以产生触觉听觉视觉的刺激,同时还可以观察到其他人表情的变化是比较有效的感觉刺激来源(注意,是有效不是有益。)
有效和有益的区别是:好比我很饥饿,我需要食物。
有效:只有米饭可以充饥。
有益:菜米肉蛋奶齐全。
叁
因为如果这一行为持续发生的话感觉刺激是有衰减的,而如果教养环境不发生改变的话,这一行为就会持续加剧。从而演变成行为问题。而家长如果不做出适时的引导的话,那孩子就会一直撕根本停不下来,从而限制住自己的其他刺激来源。
所以撕纸根本不是一个问题,一直撕才是问题。
改善方法是:增进有益来源,减少疏导无益行为。
1.尽可能去不同户外活动,摸摸草地,玩玩泥巴,或者摔一跤都是对大脑非常有益的刺激。
2.订立简单规则,可以撕纸,但是只能撕一张。撕完无论如何都不给了或者干脆直接制止,平静的拒绝说:不可以。
对儿童大脑有益的来源如下:
1.不常见的自然环境,包括五感体验都是全新的。2.旅游,有空就带孩子出去吧。出去玩一趟的钱比给他买一套玩具或者书籍带来的收益要大得多。3.每天回家的路线都可以尽量不一样。
4.不常见的天气,比如下雨可以去接接雨水,下雪打雪仗,听听雷声看看闪电也不错(注意安全即可)
5.游乐场。(次数过多有衰减。)
本文摘自知乎【李老西】专栏
临沂心翼四叶草是临沂市唯一一家获得孤独症特教教师激励计划优秀教师奖的机构,中国特教管理推广联盟会员。
从2004年起,我们为全国上千个特殊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教育和咨询服务。15年来,我们一直为提升特殊儿童的生活品质而努力!
上一条 : 学前期儿童大肌肉动作发展
下一条 : 不同年龄段孩子的亲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