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精讲感统之四触觉训练
描述:
什么是触觉
触觉是指分布于全身皮肤上的神经细胞接受来自外界的温度、湿度、疼痛、压力、振动等方面的感觉。多数动物的触觉器是遍布全身的,像人的皮肤位于人的体表,依靠表皮的游离神经末梢能感受温度。痛觉、触觉等多种感觉。狭义的触觉,指刺激轻轻接触皮肤触觉感受器所引起的肤觉。广义的触觉,还包括增加压力使皮肤部分变形所引起的肤觉,即压觉。一般统称为“触压觉”。
正常皮肤内分布有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它们的神经末梢和特殊感受器广泛地分布在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内,以感知体内外的各种刺激,引起相应的神经反射,维持机体的健康。因此皮肤有六种基本感觉,即触觉、痛觉、冷觉、温觉、压觉及痒觉。
触觉是皮肤基本感觉之一。皮肤表面散布触点,触点的大小是不同的,有的直径可以大到0.5mm,其分布也不规则,一般指腹处最多,其次是头部,而小腿及背部最少。所以指腹的触觉最为敏感,而小腿及背部最为迟钝。用线头接触手指腹会有明显的触觉,而接触小腿则完全无知觉。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在打麻将时不用看牌也可以通过手指触摸知道是不是自己所需要的牌,而用两个相距0.5cm的钝针触压背部皮肤却误认为是一个物体的原因所在。
触觉失调的表现
触觉失调分为两种:触觉敏感和触觉迟钝。
一,触觉敏感
触觉敏感的儿童一般会表现出对外界的新刺激适应性弱,喜欢在熟悉的环境和动作中;喜欢保持原样,有重复语言、重复动作,对任何新的学习都会加以排斥;人际关系冷漠,常陷于孤独之中;怕人,远离别人;害怕拥挤,拒绝排队;不喜欢被人触摸或抚摩;胆小,害羞,缺乏自信;害怕粗衣服、标签;不喜欢碰触某些粗糙的衣料或物品;怕风吹(空气流动会使其汗毛拂动并产生痒的感觉);大热天也要穿长袖衣服;常拒绝理发、洗头或洗脸;挑食偏食;吃东西秀气;用指尖拿东西;个人空间太大,对不经意的碰撞会反击;人际关系紧张,注意力不集中,难以专心,动荡不安等。这种儿童个性孤僻、不合群,在团体中很难交到朋友,容易与人发生冲突、争吵,攻击性强,经常欺负别人。
二,触觉迟钝
触觉迟钝的儿童一般反应慢(拖拉行为的生理基础),动作不灵活,笨手笨脚,大脑的分辨能力弱,缺乏自我意识,学习积极性低下,所以也表现出学习困难、人情冷漠等问题。还表现为贴人,搂搂抱抱,需要父母特别多的抚摩;总喜欢摸别人的脸或某个玩具、卧具等,否则不肯入睡;细微分辨能力差;发音不清楚;缺乏安全意识,意外碰伤或流血时,自己常未察觉;对打骂不在乎,过分喜欢碰触各种东西,有强迫性的行为(一再地重复某个动作)等。
触觉训练游戏
1、沙土游戏:将淘洗干净的细沙放进大盆,让孩子在里面玩耍,要增加沙土与孩子的接触面,沙土可用纸、树叶、豆、米等代替,这种游戏更适合孩子在户外进行,尤其公园沙坑或者海边沙滩,让孩子在沙土中建立自己理想中的世界。
2、冷热水刺激:在安全的温度范围内,让孩子感受不同温度的水所带来的刺激,主要用手感受,条件允许可以全身刺激,家长也可以做示范,并且观察孩子的表现。
3、梳头游戏:用梳子的尖端去刺激孩子的头皮,并且顺势梳头,这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来,梳子不宜太尖,让孩子自己梳头孩子可以对孩子手部的精细动作和了解自身形象都有帮助。
4、抓痒游戏:让孩子躺在床上,抓挠他的腋下、胸口,依照孩子的反应来控制力道,如果连一些常常接触他人的部位也有强烈的反应,则需要加大此游戏强度。抓痒游戏不是把孩子抓挠舒服了,而是要让孩子感受到刺激,强化这种感觉刺激的学习。
5、麻布刷身游戏:用麻布用中等力道刷孩子的手臂、前胸、后背、手心、足部,可以边唱歌或者讲故事,保持轻松的氛围,以免孩子过度紧张。也可以用毛巾、海绵、妈妈化妆用的软刷子代替。
6、大毛巾卷游戏:找一条略微粗糙的大毛巾,将孩子整个卷起来,再轻轻滚动或者下压,也可以用双手轻轻抱紧孩子身体的各个部位,强化各个部位的触觉感受。
7、垫上游戏:让孩子在软地垫上双手抱头,向左右两个方向翻滚,对运动企划,对触觉,身体平衡与协调都有帮助。
8、小刺球游戏:用带突起的小刺球在孩子身上进行滚动、摩擦、轻压,主要刺激孩子的后背、脚心、手心、腋下、脖子,四肢与前胸可以让孩子自己完成。
建议
1、要经常的多去爱抚自己的孩子。情绪的稳定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均有赖于具有安定的触觉系统。而适度的爱抚是对触觉系统能够良好的建立基础,也是孩子形成安定情绪的有效方法。
2、给孩子创造一个干净自由的游戏空间。能让孩子能够在自由的空间上爬行及接触周围环境,尽量不要用学步车,以免丧失爬行及手接触环境的机会。
3、对于触觉敏感的孩子,父母可以在他们洗脸、洗澡或者睡觉前,以手或者柔软的毛巾,轻擦孩子的手脚,背部。
4、对触觉迟钝的孩子,父母一方面可以用软毛刷给孩子刷手心,手臂及腿,以唤醒孩子的触觉感知。另一方面,可以给孩子玩触觉玩具,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增进触觉识别能力。
5、对触觉过分依赖的孩子,父母处理时要谨慎。一般这样孩子有吃手指的习惯。父母不要采取高压或者恐吓的方式来纠正这些习惯,而是应该先适度满足孩子对触觉的需要,加强亲子间关系,使孩子有安全感,在此前提下,才要求他们逐渐改掉这些坏习惯。
上一条:什么是问题行为?
下一条:精讲感统之三前庭觉训练